浅析RFID标签卡的分类
RFID标签卡独具特性,应用领域也一直在不断的扩展,标签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起了解一下RFID标签卡有哪些分类。
1、按供电方式不同
1)有源RFID:卡内装有电池提供电源,支持远距离识别,但使用时间受到电池寿命的限制、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2)无源RFID:标签内不含电池,电能从RFID读写器获取,当无源RFID标签靠近RFID读写器时,无源RFID标签的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转化成电能,激活RFID标签中的芯片,并将RFID芯片中的数据发送出来。采用跳频工作模式,具有抗干扰能力,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免维护,但作用距离相对有源卡短。
3)半有源RFID:集成了有源RFID电子标签和无源RFID电子标签的优势,作为一种特殊的标示物。在平时情况,其处于休眠状态不工作,不向外界发出RFID信号,只有在其进入低频激活器的激活信号范围时,标签被激活后,才开始工作。相比无源标签,半有源标签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相比有源标签,半有源标签电池耗电较小。
2、按频率不同
RFID标签卡频率为其一个重要特征,决定了标签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距离。
1)低频卡:频率一般在135KHz以下,比较典型的主要有 125kHz 和134.2kHz 两种,这种卡片只有一个固化序列号可以被设备读出,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写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标签的工作能量,读写距离较短,一般为10cm以内,小于1米。穿透能力强,受外界干扰小,但传送数据速度较慢、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数据传输速率低、灵活性差,不易被识别,在短时间内只可以一对一的读取电子标签,适合近距离、低传输速率、数据量较小的应用。
2)高频卡:常见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其工作原理与低频RFID基本相同,标签的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写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读写距离一般小于1米。分14443A/B和15693协议,14443A/B是电磁感应近场耦合原理,距离近,但有很多加密协议,主要用于身份识别等应用,15693协议是电磁感应近远场耦合原理,距离相对较远,主要受金属的干扰。
3)超高频卡:工作频率为860MHz~960MHz,不同国家使用的标准不尽相同,读卡距离远,传送数据速度快,但穿透力较弱,作业区域不能有太多干扰,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产线自动化管理、资产管理、图书馆管理、仓储管理等领域。
3、按作用距离不同
1)密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cm)
2)近耦合卡(作用距离小于15cm)
3)疏耦合卡(作用距离约1m)
4)远距离卡(作用距离从1~10m,甚至更远)
4、按通信方式不同
1)主动/半主动型:需要电源来获得更高的工作频率,或用以记录传感器数据的能量,这类标签卡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2)被动型:结构简单,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其工作能量来自天线接收到的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不需要集成电路电源,成本较低。
5、按功能不同
1)只读式:只读式 RFID标签中的数据信息不能更改,但通常可以多次读取。
2)读写式:读写式标签允许用户根据需要更改已经写入标签中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