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2261503
关注微信
15380477870

RFID政策扶持加大,行李跟踪成本有望降低

发布时间:2018/08/22 09:30:00        浏览次数:2932
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以及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对RFID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其应用在行李跟踪上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日前,《2018航空市场趋势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称,在新技术及应用领域,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以及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对RFID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其应用在行李跟踪上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实施旅客行李的单件追踪,准确地看到某个时间点上行李所对应的位置,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行业的行李错运率(包括遗失、延误、损毁、偷盗等),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这是民航业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尽管国内民航业在行李跟踪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痛点,但在利益面前大家是平等的,如果行李跟踪能给航空公司、机场带来更好的价值,能给旅客带去更高的服务和体验,相信这些行业痛点很快将会被打破。

IATA(国际航协)北亚区办事处旅客体验与便利化出行区域经理崔艳表示,有数据统计显示,约50%的行李错运发生在中转环节。“如果你(航空公司)没有能够及时实施行李追踪方案,未来在中转环节又不能提供给联运航空公司有效的行李追踪信息,可能会需要承担在中转环节出现错运行李的全部费用。”


RFID政策扶持加大,行李跟踪成本有望降低



IATA753号决议(R753)

根据中国民航局每年的消费者投诉情况,行李的投诉排在航班问题和票务问题之后,是第三个占有旅客投诉量最大的问题。所以,无论自助服务、机场体验有多好,如果旅客在其出行过程当中,发生过一次行李错运的现象,对于旅客的整体体验影响却是100%的。

SITA(国际航空电信协会)的全球行李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的行李错运率为千分之五。虽然看上去这个比例并不高,但是它代表了去年全行业错运了2270万件行李,并给整个行业带来了23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另据IATA的预测,2022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航空运输大国。随着旅客运输量的增长,相应的行李运输增速也会非常迅猛,甚至比旅客的增长率还要高。

如何适应未来行李的增长态势,精准无误地把行李运送到目的地,让乘客的体验更好,同时让航空公司的负担更少?

为此,IATA做了一件事——说服其成员(航空公司)共同签订了753号决议(R753)。该决议明确,各航空公司在20186月前,要能够实现对行李从机场接收、装上飞机、转入到达系统或放入中转系统由另外一家航空公司运输这一过程各个时间点的全程跟踪。

崔艳认为,实时追踪与监控旅客行李能够有效地降低行李欺诈行为,或者是发现系统内的偷盗行为。同时,还能够加快我们的航班准备,减少航班延误。此外,通过追踪行李信息,能够明细责任,实现费用的公平分摊等等。


降低成本+数据共享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局就已经把旅客行李追踪列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报告,RFID行李全程跟踪系统将被推广使用,从而提升行李运输的服务水平。这为国内民航业有关行李跟踪业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趋势性方向。

据悉,目前国内外的民航业界在行李跟踪方面主要使用人工扫件和RFID技术。其中,RFID技术将重点关注航班间行李交付过程中的行李错运问题,也是该技术帮助改善行李处理的一个关键领域,极大地提升了行李追踪的准确性。

来自德尔塔航空公司的统计结果显示,部署了射频识别技术后,其行李跟踪成功率高达99%,进一步降低了行李的错运量。